陽凡, 《縱覽中國》記者
會議概况
今年,2019年,是中共建政后發動的第一場政治運動 — 土地改革運動以及於此平行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七十周年的祭日。
由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美國勞改研究基金會主辦,美國《中國當代政治運動史數據庫》編輯部和臺灣民主基金會等協辦的《重審毛澤東的土地改革》的國際研討會于9月18日到9月20日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進行。五十多位來自海内外的學者匯聚一堂,就中共的土地改革的國際背景、歷史淵源、理論實踐、暴力土改的前奏和災難性後果等等方面進行嚴肅深入的探討。這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徹底否定中共的土地改革運動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共收到來自全球學者四十三篇學術論文,其中有二十九篇為大會演講論文,十四篇為書面發言。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學者的論文有十六篇。會後,會議的組織者還將很快在香港和台灣出版近百萬字的、上、下兩冊的論文集,以饗萬千讀者。
會議出席者
會議的組織者是勞改研究學會兩位新任理事: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的宋永毅教授和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教授。出席會議發表論文和演講的北美學者有吳國光、程映紅、郭建、丁抒、譚松、胡平、陳奎德、余傑、李江琳、丁一夫、謝寳瑜、文貫中、裴毅然、丁凱文、滕春暉等人。還有來自港澳的學者有郝志東、程惕洁、安劭凡、金鐘等人。衝破封鎖,來自中國大陸與會的學者除了有鄭也夫、智效民、徐星等人,還有發表書面論文的姚監復、徐立志、王海光、葉曙明、劉志、潘學芳等人。來自台灣的學者有周茂春和廖彥豪;還有來自日本的日吉秀松教授。這一會議集海内外知名學者與紐約城市大學,可謂規模宏大、陣容堅强。美國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主席李·愛德華到會,致以題名為「中國共產主義的歷史罪惡和現狀」的精彩的開幕演説。和會議的組織者長期合作的明鏡媒體集團總裁何頻也在會上致辭熱烈歡迎與會代表。
會議成果
9月18日,會議的第一天有三場精彩的演講:1)國際和比較視野下的土地改革;2)從土地革命到土地改革;2)暴力土改的理論和實踐。9月20日,會議的第二天有兩場演講:1)土改面面觀:社會·民族·知識分子和2)後果:走向更多的鎮壓、殺戮和破壞……。最後,還有一場題名為“重審毛澤東土地改革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自由發言和討論。
一個問題會迎面而來:時過境遷了七十年,是否還值得這麽多學者對這一課題進行重審和辨析?換句話說,七十年後的今天再來重新研究和否定毛澤東的土地改革運動,還有什麽特別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與會學者們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這不僅因爲七十年來中共官方製造了種種關於他們的土改的「偉大成就」的政治神話,導致毛澤東土地改革的血腥真相至今還沒有被全部揭露;還因爲七十年前的土地改革的後果正滯後著中國大陸現代化的健康進程;更因爲而當今的中共領導人千方百計地想讓整個民族遺忘歷史的教訓,以便他們可以順順當當地延著這條獨裁和極權的道路走下去。在中共大肆吹噓他們建政七十周年的偉大成果之際。這一探討和揭露中共建政后第一場政治運動的國際研討會恐怕更有它特殊的意義。
媒體对這次會議的報道
會議在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The Graduate Center,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召開,不少紐約本地高校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也與會旁聽。北美地區的主要媒體,如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都報道了會議。明鏡媒體集團進行了全程的錄播。
會後,中國大陸將近50個左右的微信群體中傳播了這一會議的新聞和有關論文。有將近五十名來自中國大陸的讀者來信要求購買即將出版的論文集。這些也都反映了會議在中共嚴密封鎖信息的中國大陸產生的重大影響。
以下是一部分媒體報道的鏈接:
美國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tugai-conference-fangbing-20190920/5092603.html
自由亞洲電臺: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ck-09192019110823.html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ongguotoushi/panel-09252019144637.html
明鏡新聞:
https://news.mingjingnews.com/2019/09/blog-post_359.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H85w_q7ok
中國人權:
大會照片選輯
○○○○○○○○○○○○○○○○○○○○○○○○○○○○○○○○○○○○○○○○○○
Figure 1: 2019年9月18日的大會開幕式
Figure 2 愛德華·李博士(Dr. Lee Edwards)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
Figure 3 台灣青年學者廖彥豪在講述台灣土改
Figure 4 東京日本大學日吉秀松教授在介紹日本土地改革
Figure 5 北京大學鄭也夫教授在演講